上大学网 > 人事培训 > 正文

非正式学习的培育策略

时间:人事培训 上大学网

非正式學習不容易管理与控制

  在今天,你再也不能漠视“非正式學習”了。

  研究表明,对于成人而言,多数知识是在工作环境中学到的,而不是在教室和正式的培训项目中学到的;前者的主要形式是非结构化的、非正式的,后者往往经过人们的设计和组织,有一定结构和目标。例如,Bersin公司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公司管理者认为,通过正式的、传统培训所习得的在职工作技能最多只有20%,剩余的80%是通过非正式學習获得的。罗纳德。加可布斯(Jacobs,2004)指出,员工通过在岗培训(On-Job-Training,简称OJT)学得的知识可能占到80%~90%,而组织中多数OJT是无计划的、非正式的。

  此外,在当今变化无所不在且日益快速、激烈、知识爆炸的时代,正式的培训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需要,终身學習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存在状态。作为终身學習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近十几年来,非正式學習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组织管理者的关注。

  不幸的是,尽管非正式學習是成人學習的主要“阵地”和形式,但企业内部培训工作的重心却经常发生错位:由于非正式學習形式多样,非常分散,大多数公司的學習与发展部门都对其重视不够,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正式學習上。据估计,培训部门约80%的精力和资源被应用于课堂面授培训,用于非正式學習的投入几乎微不足道(van Buren & Erskine, 2001)。

  另一方面,即使认识到了非正式學習的重要性,很多學習 与发展专业人士仍然对此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管控,因为正如其名称所显示的那样,非正式學習是非结构化的,可能发生在任何自然情境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例如居家读书时“灵感一闪”的顿悟、工作中与同伴讨论问题、在办公室上网浏览信息或观看Youtube视频、获取实用的知识,甚至午餐时与同事交流心得、分享故事、案例等等,都是非正式學習。因此,非正式學習的内在特性使其难以被驾驭与把握,不像“正式學習”那样容易管理和控制。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非正式學習呢?对此,我认为,先要正本清源,认识、理解非正式學習的本质与特性,然后顺势而为,找到合适的策略与方法,用心去呵护、培育,使其生机勃勃地成长。

非正式學習与正式學習相辅相成

  虽然严格说起来“非正式學習”是一个含义模糊的术语,但按照业界一般共识,它是与“正式學習”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所谓正式學習,通常指的是该项目的要素经过设计,有明确的结构(内容模块和组织方式等)和角色、特定的學習目标,通常也有开始和截止时间。除了传统的学历和学校教育,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项目也常被视为正式學習。相反,在学校、教室、课堂之外、工作场所内部或外部随机发生的,自然存在的,未经组织的计划和安排、没有明确的教学结构的學習,都被称为非正式學習。

  从这种意义上讲,在企业中,大多数學習都是非正式學習,它们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自学、工作中的试验、总结反思、持续改善,员工之间的相互分享、研讨,以及教练、辅导和实践社群,等等。

  一些学者认为,非正式學習是一种很自然的學習状态,虽然有时候人们并不认为那是在學習,但它却是學習者自发的,是真实的,甚至比正式學習更为有效(Cross, 2007)。同时,非正式學習也与个体學習、隐性知识紧密相连。基于學習的社会化建构主义理论,我们相信,學習是一个學習者主动获取新信息进行知识建构,增强自己理解周围世界的能力,以及更有效地采取应对行动的过程。这是一个學習者“自我驱动”的过程,毫无疑问,既包括正式學習,也离不开非正式學習。

  在我看来,在企业中,正式學習与非正式學習如同“阴”与“阳”的关系,相互依存,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學習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有时候难以分割,因此要讲究二者的平衡与和谐。举例来说,很多培训体系完备的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正式培训项目,如联想有针对新员工的“入模子”培训、针对新任经理的晋级培训、针对中高级管理层干部的领导力发展项目等,虽然这些正式學習活动具有目的明确、经过设计和组织、结构化强、效果易于把握等优点,但也有无法回避的缺点,如与实际工作应用脱节、时效性不足、难以精准地满足每一个學習者的具体需求等。因此,一些即使是精心设计的正式學習项目,也往往面临學習效果不佳、转化应用情况不理想等尴尬境地。对此,可以强化、补充非正式學習元素,充分发挥非正式學習具有的學習者自主驱动、按需、随时随地、自然发生等特性,弥补正式學習的不足。当然,非正式學習也存在比较随意、效果参差不齐、难以衡量等缺点。所以,在教育学研究中,有些学者将非正式學習视为正式學習的补充或另外一种选择,某种程度上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非正式學習要培育而非控制

  Bersin公司2009年曾发布过关于非正式學習的研究报告,并呼吁“将非正式學習正式化”。对于报告中强调企业需要重视非正式學習的观点,我当然非常认同,但对于具体的举措,尤其是是否要将非正式學習“正式化”,我本人并不太认同。

  在我看来,企业中的非正式學習就像一个真正的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发展、进化的系统。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错综复杂、细微平衡关系。不管你是否注意到它,它就在那里,自然地存在和生长着。如果组织的“土壤”肥沃、各方面条件合适,它就生机勃勃;相反,它可能枯萎或凋落,但不会被消灭。因此,对于非正式學習而言,重要的是不要试图去管控或过度干预,而要像园丁一样,用心去呵护和培育。只要条件合适,它就会自然地生长,充满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我们试图去控制这个进程,调节各种参数,除非我们精确了解这个生态系统的运作机理和每一个参数及其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看到真正的系统。鉴于我们人类目前对个体學習和组织學習的认识还处于蒙昧初开的状态,我个人对此并不乐观。因此,如果把非正式學習“正式化”了,可能也就失去了它的活力。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